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修订我行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时间:2024-06-28 10:27:2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修订我行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修订我行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

1996年4月2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

各部、室:
根据我行对保险业务与其他各项业务(出口信贷业务、担保业务和政府优惠贷款业务)实行分帐核算以及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列为表外业务的要求,1996年我行已对会计制度作必要的修改。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行对统计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订,现通知如下:
一、统计口径的变化
根据会计核算所发生的变化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从1996年开始,统计报表的编制口径作以下调整:
(一)信贷收支统计报表只反映出口信贷、对外优惠贷款和担保业务,保险业务分离出来,另行编表反映。
(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将作为表外业务单独反映。
(三)结益将按照业务性质分别在有关报表中反映。
(四)根据会计科目的变化和我行内部管理的需要,相应增设、合并和删除有关统计项目。
(五)将“贷款结构统计表”由半年报改为季报。
(六)对保险部的保险业务和担保业务分别编表反映。
二、统计报表和有关项目的调整
(一)综统表部分
1.在“人民币信贷收支统计旬报表”(综统1表)和“人民币统计项目报表”(综统5表)中,删除的项目有“资金来源”方的“未到期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保险赔款准备金”、“保险长期责任准备金”、“其他(平衡项目)”,“资金运用”方的“预付保险赔款”、“应收保险费”以及“短期贷款”项下“(一)工业贷款”、“(二)商业贷款”、“(三)其他短期贷款”。
增设的项目有“资金来源”方的“政府优惠贷款基金”,“资金运用”方的“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2.在“外汇信贷收支统计月报表”(综统2表)和“外汇统计项目报表”(综统6表)中,删除的项目有“资金来源”方的“未到期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保险赔款准备金”、“保险长期责任准备金”和“资金运用”方的“出口买方信贷”、“应收保险费”、“预付保险赔款”。
增设的项目有“资金来源”方的“结益”,“资金运用”方的“政府对外优惠贷款”、“贴现”、“福费廷”,“外汇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二个二级项目:“1.出口卖方信贷”、“2.出口买方信贷”。
将原表中的“境外发行短期债券”、“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合并为“境外发行债券”。将“国外同业存放活期”、“国外同业存放定期”合并为“国外同存放”。
3.在“累放、累收、新增余额月报表”(综统3、4表)中,删除原表“短期贷款”项目下的“1.工业贷款”、“2.商业贷款”、“3.其他短期贷款”,只保留五种产品分类。
4.在“出口信贷贷款结构统计表”(综统7、8表)中,横栏分设当年批贷、当年实贷两栏;“贷款总额”改为“出口信贷总额”;增加“〈四〉六大片区:上海片、广州片、大连片、武汉片、北京片”项目。
5.将原综统9表、10表分别改成“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保险业务统计月报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保险业务统计月报表”。同时增设“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保险业务资产负债分析季报表”、“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保险业务资产负债分析季报表(综统11、12表)”、“中国进出口银行保险业务资产负债统计季报表”(综统13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担保业务统计月报表”(综统14表)。
(二)基统表部分
1.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取消基统1、2表。与此同时,作为基础数据来源的会计月计表、旬报表应按照抄送计划资金部,即人民币旬报表应于每月3日、13日、23日前抄送,其他会计报表(包括外汇月计表、保险业务月计表、转贷部资产负债表)应于每月3月前抄送,以保证统计报表及时编报。
2.“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累放、累收月报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累放、累收月报表”(基统3、4表)的项目修改同综统3、4表。
3.“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出口信贷贷款结构统计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出口信贷贷款结构统计表”(基统5、6表)的项目修改同综统7、8表。
4.“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保险业务统计月报表”、“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保险业务统计月报表”(基统7、8表)的项目修改同综统9、10表。
5.增设“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担保业务统计月报表”(基统9表),项目解释同综统14表。
本通知自1996年6月1日起实行。

附:修订后的统计报表格式及简要说明
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统计月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1表
单位:万元
填制部门:
--------------------------------------------------------------------------------------
资 金 来 源 |
------------------------------------------------------------------------------------|
| 行 | | 比上月末 | 比上年末 |
| | 本月末 | | |
项 目 | | | 增减数 | 增减数 |
| | 余 额 |--------------|--------------|
| 次 | |今 年|去 年|今 年|去 年|
--------------------------|------------|----------|------|------|------|------|
一、进出口企业活期存款 | 1 | | | | | |
二、进出口企业定期存款 | 2 | | | | | |
三、保证金存款 | 3 | | | | | |
四、发行债券 | 4 | | | | | |
五、向人民银行借款 | 5 | | | | | |
六、银行同业存款 | 6 | | | | | |
七、银行同业拆入 | 7 | | | | | |
八、借入国内同业款 | 8 | | | | | |
九、外汇买卖 | 9 | | | | | |
十、政府优惠贷款基金 | 10 | | | | | |
十一、所有者权益 | 11 | | | | | |
其中:实收资本 | 12 | | | | | |
十二、其他负债 | 13 | | | | | |
十三、结益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15 | | | | | |
--------------------------------------------------------------------------------------
--------------------------------------------------------------------------------------
资 金 运 用 |
------------------------------------------------------------------------------------|
| 行 | | 比上月末 | 比上年末 |
| | 本月末 | | |
项 目 | | | 增减数 | 增减数 |
| | 余 额 |--------------|--------------|
| 次 | |今 年|去 年|今 年|去 年|
--------------------------|------------|----------|------|------|------|------|
一、短期贷款 | 16 | | | | | |
二、中长期贷款 | 17 | | | | | |
1.基本建设贷款 | 18 | | | | | |
2.技术改造贷款 | | | | | | |
3.其他中长期贷款 | 20 | | | | | |
三、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 21 | | | | | |
四、催收贷款 | 22 | | | | | |
五、逾期贷款 | 23 | | | | | |
六、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24 | | | | | |
七、存放银行同业 | 25 | | | | | |
八、拆放银行同业 | 26 | | | | | |
九、外汇买卖 | 27 | | | | | |
十、现金 | 28 | | | | | |
十一、银行存款 | 29 | | | | | |
十二、其他资产 | 30 | | | | | |
其中:贷款呆帐准备 | 31 | | | | | |
坏帐准备 |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33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信贷收支统计月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2表
单位:万美元
填制部门:
------------------------------------------------------------------------------------
资 金 来 源 |
----------------------------------------------------------------------------------|
| 行 | | 比上月末 | 比上年末 |
| | 本月末 | | |
项 目 | | | 增减数 | 增减数 |
| | 余 额 |--------------|--------------|
| 次 | |今 年|去 年|今 年|去 年|
----------------------------|--------|----------|------|------|------|------|
一、进出口企业活期存款 | 1 | | | | | |
二、进出口企业定期存款 | 2 | | | | | |
三、保证金存款 | 3 | | | | | |
四、借入买方信贷 | 4 | | | | | |
五、借入国外短期商业贷款 | 5 | | | | | |
六、借入国外中长期商业贷款 | 6 | | | | | |
七、借入混合贷款 | 7 | | | | | |
八、境外发行债券 | 8 | | | | | |
九、借入外国政府贷款 | 9 | | | | | |
十、国外同业存放 | 10 | | | | | |
十一、借入国内同业款 | 11 | | | | | |
十二、借入国外同业款 | 12 | | | | | |
十三、国内同业存放 | 13 | | | | | |
十四、银行同业拆入 | 14 | | | | | |
十五、外汇买卖 | 15 | | | | | |
十六、掉期资本 | 16 | | | | | |
十七、所有者权益 | 17 | | | | | |
其中:实收资本 | 18 | | | | | |
十八、其他负债 | 19 | | | | | |
十九、结益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21 | | | | | |
------------------------------------------------------------------------------------
------------------------------------------------------------------------------------
资 金 运 用 |
----------------------------------------------------------------------------------|
| 行 | | 比上月末 | 比上年末 |
| | 本月末 | | |
项 目 | | | 增减数 | 增减数 |
| | 余 额 |--------------|--------------|
| 次 | |今 年|去 年|今 年|去 年|
----------------------------|--------|----------|------|------|------|------|
一、外汇短期贷款 | 22 | | | | | |
二、外汇中长期贷款 | 23 | | | | | |
1.出口卖方信贷 | 24 | | | | | |
2.出口买方信贷 | 25 | | | | | |
三、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 26 | | | | | |
四、催收贷款 | 27 | | | | | |
五、逾期贷款 | 28 | | | | | |
六、转贷进口买方信贷 | 29 | | | | | |
七、转贷商业贷款 | 30 | | | | | |
八、转贷外国政府贷款 | 31 | | | | | |
九、转贷混合贷款 | 32 | | | | | |
十、存放国外同业活期 | 33 | | | | | |
十一、存放国外同业定期 | 34 | | | | | |
十二、存放国内同业活期 | 35 | | | | | |
十三、存放国内同业定期 | 36 | | | | | |
十四、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37 | | | | | |
十五、拆放银行同业 | 38 | | | | | |
十六、现金 | 39 | | | | | |
十七、外汇买卖 | 40 | | | | | |
十八、贴现 | 41 | | | | | |
十九、福费廷 | 42 | | | | | |
二十、其他资产 | 43 | | | | | |
其中:贷款呆帐准备 | 44 | | | | | |
坏帐准备 |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46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累放、累收、新增余额月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3表
单位:万元
填制部门:
------------------------------------------------------------------------------------
| 行 | | |
项 目 | | 累计发放 | 累计收回 | 新增余额
| 次 | | |
--------------------|--------|----------------|----------------|----------------
一、短期贷款 | 1 | | |
1.成套设备 | 2 | | |
2.技术服务 | 3 | | |
3.船舶 | 4 | | |
4.单机 | 5 | | |
5.其他机电产品 | 6 | | |
二、中长期贷款 | 7 | | |
1.成套设备 | 8 | | |
2.技术服务 | 9 | | |
3.船舶 | 10 | | |
4.单机 | 11 | | |
5.其他机电产品 | 12 | | |
三、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14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累放、累收、新增余额月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4表
单位:万美元
填制部门:
------------------------------------------------------------------------------------------
| 行 | | |
项 目 | | 累计发放 | 累计收回 | 新增余额
| 次 | | |
--------------------------|--------|----------------|----------------|----------------
一、短期贷款 | 1 | | |
1.成套设备 | 2 | | |
2.技术服务 | 3 | | |
3.船舶 | 4 | | |
4.单机 | 5 | | |
5.其他机电产品 | 6 | | |
二、中长期贷款 | 7 | | |
1.出口买方信贷 | 8 | | |
(1)成套设备 | 9 | | |
(2)技术服务 | 10 | | |
(3)船舶 | 11 | | |
(4)单机 | 12 | | |
(5)其他机电产品 | 13 | | |
2.出口卖方信贷 | 14 | | |
(1)成套设备 | 15 | | |
(2)技术服务 | 16 | | |
(3)船舶 | 17 | | |
(4)单机 | 18 | | |
(5)其他机电产品 | 19 | | |
3.其他中长期贷款 | 20 | | |
三、转贷国外贷款 | 21 | | |
1.转贷进口买方信贷| 22 | | |
2.转贷外国政府贷款| 23 | | |
3.转贷国外商业贷款| 24 | | |
4.转贷混合外汇贷款| 25 | | |
四、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 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27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统计项目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5表
单位:万元
填制部门:
----------------------------------------------------------------------------------------
资 金 来 源 | 资 金 运 用 |
------------------------------------------|------------------------------------------|
| 行| | | 行| |
项 目 | | 余 额 | 项 目 | | 余 额 |
| 次| | | 次| |
------------------------|----|----------|------------------------|----|----------|
一、进出口企业活期存款| 1| | 一、短期贷款 |16| |
二、进出口企业定期存款| 2| | 二、中长期贷款 |17| |
三、保证金存款 | 3| | 1.基本建设贷款 |18| |
四、发行债券 | 4| | 2.技术改造贷款 |19| |
五、向人民银行借款 | 5| | 3.其他中长期贷款|20| |
六、银行同业存款 | 6| | 三、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21| |
七、银行同业拆入 | 7| | 四、催收贷款 |22| |
八、借入国内同业款 | 8| | 五、逾期贷款 |23| |
九、外汇买卖 | 9| | 六、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4| |
十、政府优惠贷款基金 |10| | 七、存放银行同业 |25| |
十一、所有者权益 |11| | 八、拆放银行同业 |26| |
其中:实收资本 |12| | 九、外汇买卖 |27| |
十二、其他负债 |13| | 十、现金 |28| |
十三、结益 |14| | 十一、银行存款 |29| |
| | | 十二、其他资产 |30| |
| | | 其中:贷款呆帐准备|31| |
| | | 坏帐准备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15| | 总 计 |33|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统计项目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6表
单位:万美元
填制部门:
--------------------------------------------------------------------------------------
资 金 来 源 | 资 金 运 用 |
------------------------------------------|----------------------------------------|
| 行| | | 行| |
项 目 | |余 额| 项 目 | | 余额 |
| 次| | | 次| |
----------------------------|----|------|------------------------|----|--------|
一、进出口企业活期存款 | 1| | 一、外汇短期贷款 |22| |
二、进出口企业定期存款 | 2| | 二、外汇中长期贷款 |23| |
三、保证金存款 | 3| | 1.出口卖方信贷 |24| |
四、借入买方信贷 | 4| | 2.出口买方信贷 |25| |
五、借入国外短期商业贷款 | 5| | 三、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26| |
六、借入国外中长期商业贷款| 6| | 四、催收贷款 |27| |
七、借入混合贷款 | 7| | 五、逾期贷款 |28| |
八、境外发行债券 | 8| | 六、转贷进口买方信贷 |29| |
九、借入外国政府贷款 | 9| | 七、转贷商业贷款 |30| |
十、国外同业存放 |10| | 八、转贷外国政府贷款 |31| |
十一、借入国内同业款 |11| | 九、转贷混合贷款 |32| |
十二、借入国外同业款 |12| | 十、存放国外同业活期 |33| |
十三、国内同业存放 |13| | 十一、存放国外同业定期|34| |
十四、银行同业拆入 |14| | 十二、存放国内同业活期|35| |
十五、外汇买卖 |15| | 十三、存放国内同业定期|36| |
十六、掉期资本 |16| | 十四、存放中央银行款项|37| |
十七、所有者权益 |17| | 十五、拆放银行同业 |38| |
其中:实收资本 |18| | 十六、现金 |39| |
十八、其他负债 |19| | 十七、外汇买卖 |40| |
十九、结益 |20| | 十八、贴现 |41| |
| | | 十九、福费廷 |42| |
| | | 二十、其他资产 |43| |
| | | 其中:贷款呆帐准备|44| |
| | | 坏帐准备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21| | 总 计 |46|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出口信贷贷款结构季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7表
填制部门:
----------------------------------------------------------------------------------
| 当 年 批 贷 | 当 年 实 贷
项 目 --|------------------------|----------------------------
| 金 额 | 比 重 | 金 额 | 比 重
| (万元) | (%) | (万元) | (%)
--------------------------|------------|----------|------------|--------------
出口信贷总额 | | | |
(一)按时间划分 | | | |
一年 | | | |
二年 | | | |
三年 | | | |
四年 | | | |
五年 | | | |
六年 | | | |
七年 | | | |
八年 | | | |
九年 | | | |
十年 | | | |
十年以上 | | | |
(二)按企业性质划分 | | | |
中央项目 | | | |
地方项目 | | | |
(三)按贷款对象划分 | | | |
成套设备 | | | |
技术服务 | | | |
船舶 | | | |
单机 | | | |
其他机电产品 | | | |
(四)按片区分类 | | | |
上海片 | | | |
广州片 | | | |
大连片 | | | |
西安片 | | | |
武汉片 | | | |
北京片 |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出口信贷贷款结构季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8表
填制部门:
----------------------------------------------------------------------------------------
| 当 年 批 贷 | 当 年 实 贷
项 目 |----------------------------|------------------------------
| 金 额 | 比 重 | 金 额 | 比 重
| (万美元) | (%) | (万美元) | (%)
--------------------------|--------------|------------|--------------|--------------
出口信贷总额 | | | |
(一)按时间划分 | | | |
一年 | | | |
二年 | | | |
三年 | | | |
四年 | | | |
五年 | | | |
六年 | | | |
七年 | | | |
八年 | | | |
九年 | | | |
十年 | | | |
十年以上 | | | |
(二)按企业性质划分 | | | |
国内贷款 | | | |
国外贷款 | | | |
(三)按贷款对象划分 | | | |
成套设备 | | | |
技术服务 | | | |
船舶 | | | |
单机 | | | |
其他机电产品 | | | |
(四)按片区分类 | | | |
上海片 | | | |
广州片 | | | |
大连片 | | | |
西安片 | | | |
武汉片 | | | |
北京片 |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中国进出口银行外汇保险业务月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9表
单位:万美元
填制部门:
--------------------------------------------------------------------------------------
| 行 | 笔数(个) | 保 额 | 保费收入 |
| |--------------|--------------|------------|
项 目 | |本 月|本 期|本 月|本 期|本 月|本期|
| 次 | | | | | | |
| |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计|
------------------------------|------|------|------|------|------|------|----|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 1 | | | | | | |
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 2 | | | | | | |
三、出口信贷担保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4 | | | | | | |
--------------------------------------------------------------------------------------
----------------------------------------------------------------------------------
手续费收入 | 追偿收入 | 其他收入 | 手续费支出 | 赔款支出 |
--------------|--------------|--------------|--------------|----------------|
本 月|本 期|本 月|本 期|本 月|本 期|本 月|本 期|本 月|本 期 |
| | | | | | | | | |
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复核: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保险业务月报表
( 年 月)
进出银综统10表
单位:万元
填制部门:
--------------------------------------------------------------------------------------
| 行 | 笔数(个) | 保 额 | 保费收入 |
| |--------------|--------------|------------|
项 目 | |本 月|本 期|本 月|本 期|本 月|本期|
| 次 | | | | | | |
| |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 计|发生额|累计|
------------------------------|------|------|------|------|------|------|----|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 1 | | | | | | |
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 2 | | | | | | |
三、出口信贷担保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4 | | | | | | |
--------------------------------------------------------------------------------------
----------------------------------------------------------------------------------
手续费收入 | 追偿收入 | 其他收入 | 手续费支出 | 赔款支出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我国死刑政策程序化模式选择

谢财能

【内容摘要】死刑政策程序化是死刑政策转化为刑事程序,面临何种死刑政策可以程序化以及死刑政策如何程序化,才能兼实现死刑政策对犯罪的反应功能和刑事程序以正当程序保障人权的目的的问题。探讨死刑政策程序化的模式,回答死刑政策如何程序化,能够把死刑政策理性与否的价值判断转化为模式选择问题。我国死刑政策程序化应从偏重“解释——打击犯罪”模式,转向关注立法和法律解释本身外,以“立法——保障人权”模式先行,以“解释——保障人权”模式和“立法——保障人权”模式跟进。
【关键词】死刑政策;程序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DF61

On the model for policy of death penalty absorbed into criminal procedure in China
XieCaineng

【Abstract】In order to respond to crimes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that policy of death penalty absorbed into criminal procedure is confronted with what kind of policy should be absorbed into criminal procedure and how to be absorbed. Discussing models mean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policy how to be absorbed, which may change value judgment into model-choosing. In this way, China has to turn the model of “law explanation—control crimes” into the model of “legislation—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law explanation—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pay attention to legislation and law explanation.
【Key words】Policy of death penalty; Criminal procedure; Model

一、问题的提出

死刑政策程序化,指死刑政策指导死刑程序的建构,死刑程序规则体现政策精神。死刑具有一般的威慑力,但是“死刑是否具有特有的强烈的威慑力”,以至于死刑适用成为必要却未得到有效、充分的论证。死刑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只要国民的一般法律信念,即对一定的穷凶极恶的犯人应当科处死刑的观念还存在,在刑事政策上便必须予以重视。实质上,这只是通过满足社会的报复情感,维持国民对法律的信赖,以维持社会秩序。[1]所以,死刑政策成为对犯罪反应的选择,出发点不同于其他的刑罚政策。但是死刑政策具有刑事政策的特征,即制定的灵活性、内容的抽象性、执行的灵活性和快速性等能够弥补法律规范的刚性和时滞性,程序化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应对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的犯罪的快速反映的需要。
死刑政策程序化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第一,程序化满足死刑政策合法化需求。现代刑事程序的意义不仅具有保障实体法实施的功能,还在于自身具有内在的独立的价值。一方面,通过程序的稳定性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赋予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的程序性权利而富有意义地参与到对自己的裁判中来,以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公开、公平的程序保证了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第三,程序化使死刑政策转化为程序性规则,是死刑政策合法化的一条途径——“规则是使权力合法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们准确地确定官方权威的范围和界限,因而就提供了表面上看来清晰的检验责任的标准。”[2]
死刑政策程序化是国家适用死刑权力的扩张性、合法性需求与刑事程序内在独立价值之间对抗的结果,也是一种从对权力渊源的总括性证明到对权力运用的持续的正当性论证的基本转变。[2]当死刑政策以自由、秩序、正义为根本目标时,符合刑事程序独立的价值追求。这些理性的死刑政策程序化后。一方面死刑政策体现为实在的程序,公权力何时何地可以膨胀被明确地划定了界限;另一方面,在以自由、秩序、正义为目标的程序中适用以自由、秩序、正义为目标的死刑条款,显然具有双重的保障人权的作用。相反,当死刑政策以打击、控制犯罪为根本目标,这样的死刑政策程序化后,由于刑事程序体现的是死刑政策的价值,服务于打击犯罪的目标,而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即刑事程序的价值和死刑政策的价值一致,但却均为了打击犯罪。“那些合法‘漂白’的恣意权力可以风平浪静地剥夺公民权益,以程序法治之名行方便打击犯罪之实”。[3]
然而,死刑政策本身不仅是种规范体系,更是价值体系,企图通过区分死刑政策的理性与非理性,以避免其程序化带来的不利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一方面,作为刑事政策,死刑政策并不总兼具有自由、秩序、正义的理性特征。从1803年费尔巴哈本人首创“刑事政策”概念的理解看:“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4]刑事政策强调的惩罚犯罪、维护秩序的追求。而且,“尽管法律的秩序要素对权力统治的专横形式起着阻碍的作用,然而其本身并不足以保障社会秩序的正义。”[5]也就是说,死刑政策本身并不能提供预防国家权力对非犯罪人的压制的措施,更别提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另一方面,国家决定死刑政策是否程序化,相当于让国家自己作为自身正统性的证明者,这只具有有限的可信性。[2]于是,在一定条件下,把价值问题转换为程序问题,即研究死刑政策如何程序化——死刑政策程序化的模式,成为打破僵局的明智之举。因为程序一方面可以限制程序参与者的裁量权,维持法的稳定性和自我实现性,另一方面却容许选择的自由,使法律系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适应能力。[6]

二、死刑政策程序化模式

一般地,死刑政策以两种途径转化为刑事程序:一是成为立法的灵魂,修改程序法或指导程序立法;二是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导向作用,指导程序法的解释。结合死刑政策程序化后可能出现的打击犯罪或保障人权的结果,死刑政策程序化可以有以下四种模式:立法——打击犯罪、解释——打击犯罪、解释——保障人权、立法——保障人权。
“立法——打击犯罪”模式是以打击犯罪为目标,在死刑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刑事程序规则而建立为打击犯罪服务的刑事程序。这种死刑政策程序化的模式较多地存在于刑事程序的发展初期,程序被视为实体法的附庸,程序的目的在于保障实体法的实现。在法律工具主义的理论下,立法权由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掌握,司法只是机械地执行立法,完全迷信立法的权威。
“解释——打击犯罪”模式是以打击犯罪为目标,在死刑政策的指导下解释现有的刑事程序规则,使之更适合于打击犯罪的需要。在这种模式下,程序的应有功能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法律的稳定性等价值得到尊重,人们为了追求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统一、立法的简洁,不再通过频繁的立法或法律的朝令夕改来维持法律对社会的控制。而是致力于发展法律解释学说——“因为法律的解释学说总是具有法政策功能:它限制或扩展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解释的调整权力”[7],通过有权进行法律解释的主体的解释行为来达到立法者想达到的目的。
“解释——保障人权”模式是以保障人权为目标,在死刑政策的指导下通过解释程序规则而修改现有的刑事程序或创立新的刑事程序。“刑事政策思想,由强调报应的威吓主义而来,经过合理主义,人道主义的改造后,现在正处于科学主义的阶段。”[1]但是,刑事政策的根本不仅在于以对犯罪人改造的特别预防为内容的科学主义,而且在于以科学主义、法治主义、人道主义、国际主义方法为研究方法的犯罪的一般预防。[1]如果说科学主义、国际主义强调的是刑事政策方法论,法治主义则强调了刑事政策的外部界限——在法的支配下对犯罪做出反应,那么人道主义则属于刑事政策的价值追求,刑事政策被要求在对犯罪的反应过程充满人性,事实上强调了刑事政策需要具备保障人权的功能。此外,程序性刑事法律旨在保证最佳的刑事司法,保证正确的司法。程序性法律的解释不再仅仅是逻辑的解释,在理智、情理,尤其是维护正义之最高利益要求的情况下,程序性法律可以扩张至其具体的狭义术语表达之外。[8]这显然使解释更具有灵活性,但是这种灵活性被严格限制在特定的价值追求上——保障人权。从这个角度讲,“解释——保障人权”模式恰恰反映了刑事政策这种方法论和价值目标的追求,同样适用于死刑政策。
“立法——保障人权”模式是以保障人权为目标,立法依据死刑政策制定刑事程序规则,设置刑事程序。这种模式在保障程序的合目的性的前提下,竭力克服上述法律解释可能产生两种不足:一是解释要求解释者不能背离或超出被解释文本的文义;二是被解释的法律的滞后性而导致解释结论的滞后。同时,为了保护法律的精髓及其基本的完整性,解释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必须有其范围的界限,依据不同的理念对程序性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是根本的变更,必须通过对它的修改而不能完全通过解释来完成。[5] “立法——保障人权”模式要求死刑政策对刑事程序的影响不能突破刑事程序固有的价值追求,打击犯罪只能严格遵循这样的刑事程序,且只能在这样的程序内追求打击犯罪的效率。
以上四种途径的根本区别在于模式运作的目标,从“打击犯罪”到“保障人权”体现了现代刑事司法观念的转变。至于采取立法或解释方式进行具体的程序的设置则依附于法制的发展。“立法——打击犯罪”模式是死刑政策程序化最易选择的模式,而非“解释——打击犯罪”模式。原因在于,一方面在于解释只能产生于立法发展到一定程度。毕竟,其一,解释的前提需要有被解释的法律,被解释的法律的出现恰恰是立法的任务;其二,解释的需要产生于人们希望法律统一的愿望,通过解释弥补现实社会生活对法律的需求,同时避免无休止的立法带来的法律膨胀,而且解释可以避免不断立法引起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立法这种发明赋予了人类以一种威力无比的工具——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善行需要的工具,但是人类却还没有学会控制它,并确使它不产生大恶。”[9]换言之,立法不仅没有解释所需要遵循的规则,即受到被解释对象的约束;在法律发展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缺乏而且也没有意识到对立法的制约。因此,其更容易成为国家表达意志的工具。而从“解释”再次回归“立法”在于人类控制立法的能力获得极大的发展。

三、我国现有死刑政策程序化的模式

理论上,我国的死刑政策为“保留死刑,少杀、慎杀”,但是从我国关于死刑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却可以看出我国的死刑政策大致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其间,国家立法、司法机关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等各种法律法规以及通知、批复等形式对死刑程序进行了修改。
第一阶段是建国后至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颁布,“保留死刑,少杀、慎杀,防止滥杀”,死刑主要适用于反革命、贪污等罪行。《刑事诉讼法》制定前,刑事程序规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机关以批复、通知、决议等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形式确定。直到1979年,全国人大立法通过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死刑程序规则,如死刑复核制度。
第二阶段是1979年后至1996年,由轻刑化,不重用死刑,转变为崇尚死刑,扩大适用死刑,甚至迷信死刑的倾向。在程序方面的体现为: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将几类现行犯、毒品死刑案件的核准权下放到高级人民法院;某些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应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被以通知形式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判;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某些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死刑案件不受送达期限的限制,并把上诉期限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期限由十日改为三日。②
第三阶段是1997年至2005年,遏止死刑扩张的势头,“严格限制死刑”的政策重新得到重视。体现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已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诉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③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的刑一、刑二庭的基础上,增设三个刑事法庭,准备承担对各省高院上报死刑判决的复核任务。同年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凡是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要开庭审理。并要求各高级法院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
这么看来,我国的死刑政策程序化模式经历了从徘徊于“解释——打击犯罪”与“解释——保障人权”之间到偏重“解释——打击犯罪”到“解释——保障人权”三个阶段。从打击犯罪到保障人权的转变是我国现代刑事司法发展的必然。但是以“解释”为死刑政策程序化的手段具有以下原因。
其一,我国法律“解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法律解释成为政策性工具。我国法律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理论上,立法解释的主体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实践中,还包括这些机关的工作部门和下属部门,如办公厅等。司法解释的主体更是呈“多元化”、“多级制”的趋势,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常见的多部委联合发文(其中包括非司法机关)以及地方高级人民法院等。[10]相比之下,我国的立法主体则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显然,从死刑政策作用于解释或立法的几率看,多元化的解释主体意味着给死刑政策影响刑事程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法律解释,更有机会实现其政策目标。
其二,死刑政策程序化通过“解释”比通过“立法”见效更快。因为无论立法解释还是司法解释的程序,实质上是国家法律解释权力的行使,在程序严格程度上不如立法程序,毕竟立法涉及到国家立法权的这一重要权力的行使。我国的立法程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的过程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法。这就要求立法过程是一个民主运作过程。民主要求作为民主政治体现和运行载体的代议机关,在立法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利益的千差万别,确保不同的利益得以平等且真实的表达,在可接受的妥协和平衡基点上形成与多数强权或者多数暴政迥然不同的多数意志。[11]而法律解释实质上是国家机关的行为,不仅难以避免国家机关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解释法律,而且并不要求如立法程序一样充分漫长的论证过程。这正符合我国一直以来刑事政策对犯罪做出快速、果断、灵活、高效的反应的要求。
其三,缺乏对解释的审查机制。立法与法律解释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制定过程的严密性和论证充分性,还在于立法具有违宪审查体制——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12],而法律解释缺少对是否违法的审查机制。也就出现了上述通过解释使死刑政策程序化却改变刑事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等的规定的现象。换言之,死刑政策通过法律解释程序化可以绕开法律对程序化结果是否合法的审查。这样,死刑政策以法律解释的方式进行,还具有更少的约束,死刑政策欲程序化也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律解释”。

四、我国死刑政策程序化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死刑程序规范尚且不足以完全体现保障人权的功能,而这些程序性不足并不能通过解释达到。一方面解释需要有被解释对象的存在,另一方面,有些现行程序性规范的立法背景原以打击犯罪为基础,只能在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下进行新的立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死刑程序规范存在大量的立法空白。死刑特有的严重性、不可逆性要求保障人权须对死刑案件采取至少比一般刑事案件更严格的程序。这也是以程序控制死刑的体现,比如美国控制死刑,除了利用实体法规定了死刑的适用条件外,还在于其独特的针对死刑案件,包括侦查、起诉、审判、证明、执行、救济的整个程序。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的程序规则,除了第20条管辖,第34条指定辩护,第199条—202条死刑复核程序,第208条、第210条—213条死刑判决执行的规定外,死刑案件的程序规范完全同于一般刑事案件。而死刑程序应是立案到执行,甚至包括国家赔偿的一系列程序的总和。
第二,现有的死刑程序性规则过于简单和抽象,空白无法完全通过解释弥补。程序规则的简单要求规则内容的抽象,否则不足以从宏观上涵盖整个程序过程;而程序规则内容的高度抽象,反过来又影响了规则的数量。但事实上,程序规则的简单和抽象并不能形成完备的程序;而且也不能保证总是存在可以解释的对象,以从中解释出新的程序规则。一味依靠解释不仅容易使法律解释具有立法的嫌疑;而且过多的解释,司法完全依靠解释,导致程序法的虚置。比如刑事诉讼法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只有四条,实践中的死刑复核程序似乎依靠1998年1月1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23号] 构建起来。此外,对于死刑复核程序是否开庭审理、律师介入、复核的标准、复核结果是否需要赋予救济手段等均未涉及。但这些未涉及的程序并不能从已有的程序性规则中解释出来。“法律程序规则实质上只是由逻辑和常识的原理被转化成为有约束力的规则的技术结论。”[13]意味着程序性规则不仅不能与“逻辑和常识的原理”一样抽象,应该尽可能包含对刑事程序以及违反程序的后果等方方面面详细而完备的规定,以保证程序性规则具有更强的操作可能性。
第三,某些现有的死刑程序性规则不具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最低标准。该公约第6条、第14条、第15条以及联合国第1984/50号决议《关于保证面临死刑者权利的保护的保障措施》中列举了从起诉、审判、证明、辩护、复审、赦免、执行、救济等的一系列程序标准,虽然有些标准同于一般刑事案件,但是如证明、救济等完全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随着我国加入公约,至少应该在这些标准上完善现行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的有关死刑的程序规则。
所以,我国现阶段的死刑政策程序化应以“立法——保障人权”模式先行,以“解释——保障人权”模式和“立法——保障人权”模式跟进。

五、余论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质量奖管理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质量奖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企业:
《宁德市质量奖管理规定》经市人民政府2011年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宁德市质量奖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激励全市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绩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进质量振兴事业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崛起做出更大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和《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宁德市人民政府设立宁德市质量奖,由市政府批准、表彰和奖励,授予在宁德市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质量管理成效显著,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对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宁德市质量奖是市政府在质量管理领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
第三条 宁德市质量奖的评审遵循企业自愿申请、市场评价、好中选优、不收费和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宁德市质量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授奖总数3个,有效期为4年,期满后可重新申请。
第二章 评审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宁德市人民政府设立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成员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经贸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上报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方法、程序、步骤和有关重要事项,审定获奖企业名单。
第六条 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宁德市质量奖的组织实施工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修订)宁德市质量奖管理规定和评价细则。
(二)制订评审人员的管理规定,组建评审专家库, 并进行选拔、培训、考核。
(三)组织实施宁德市质量奖的资料审查、现场评审和监督管理工作。
(四)制定并实施宁德市质量奖标志管理规定。
(五)其它日常工作。
第七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下设资料审查组、现场评审组和监督检查组。资料审查组和现场评审组成员由有关评审专家组成,评审专家从市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有关专家中产生。监督检查组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其它相关部门监察人员和部分专家组成,负责对整个评审过程公正性进行监督。
第八条 各地质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及相关专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质量奖的申报、推荐以及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九条 申报企业依据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基础上提出申请。
第十条 申报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宁德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从事生产经营五年以上,拥有自主品牌。
(二)实施卓越绩效质量管理经营模式,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先进,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三)努力提升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强绿色、节能、环保、生态型产品自主品牌建设,其主导产品和服务优于国家(行业)先进标准要求。
(四)具有杰出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经营规模、实现利税、总资产贡献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必须是依法纳税,且四年内无税收违法行为发生的我市纳税大户。
(五)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
(六)获得县(市、区)政府、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之一推荐。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市质量奖: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环保、安全生产、能源、质量安全等政策要求的。
(二)国家规定应取得相关证照而未取得的。
(三)近四年有重大质量、安全生产、环保、特种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按行业规定)及重大的质量安全投诉。
(四)近四年国家、省、市监督抽查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有其它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二条 宁德市质量奖的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第十三条 宁德市质量奖评审标准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策划与实施、顾客和市场、资源和过程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全过程控制,注重其运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以及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
第五章 评审和授予
第十四条 凡符合宁德市质量奖申报条件的企业,填写《宁德市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和填报要求,从采用方法、工作展开和实施结果三个方面对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将申报表、自我评价报告和必要的证实性材料一并寄送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资料审查组对申报企业所有申报资料进行审查,签署审查意见,并提出符合现场评审企业的建议。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报刊或者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示申报企业的质量经济指标,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审议人员对需现场评审的企业进行集体审议,确定现场评审企业名单。参加审议人员由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三分之二以上的资料审查组成员、监督检查组组长组成。
第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现场评审组按现场评审标准要求,对确定现场评审的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出具现场评审报告。现场评审组一般由五至七名专家组成。
第十九条 申报企业对现场评审组评审指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改进报告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组按照不少于20%的比例对经过现场评审的企业进行监督抽查,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监督抽查意见。
第二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申报企业的申报材料、现场评审报告、整改报告、监督抽查意见等进行全面审查,提出拟奖企业建议名单,并将申报的全部材料、拟奖企业建议名单报送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委员会成员对建议拟奖企业的全部材料进行审议,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确定拟奖企业名单,需五分之四以上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且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
第二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公示拟奖企业名单及相关情况,公示期为10天。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将异议和核实材料一并报送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再次审议。再次审议不通过的,不得列入建议名单;再次审议获得通过的,与公示结束无异议的名单一并报市政府审批。
第二十四条 宁德市人民政府研究批准宁德市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并颁奖。
第二十五条 授予获奖企业宁德市质量奖奖牌、证书,并奖励每个新获奖企业20万元,向社会公布获奖企业名单。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获奖企业在有效期内可在其广告、产品外包装上进行宣传,展示宁德市质量奖标志,并注明获奖时间。
第二十七条 被撤销宁德市质量奖称号的不得继续使用宁德市质量奖标志。任何企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伪造或冒用宁德市质量奖标志,不得擅自制作宁德市质量奖证书和奖牌。伪造或冒用及违规继续使用宁德市质量奖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申请宁德市质量奖的企业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对弄虚作假等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宁德市质量奖的,经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同意后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请宁德市人民政府撤销其宁德市质量奖称号,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取消其再次申报资格。
第二十九条 获得宁德市质量奖的企业在有效期内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环保事故的;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严重经营性亏损的;发生其它违反市质量奖宗旨与原则等重大事项的,由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请宁德市政府撤销其宁德市质量奖称号,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参与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工作的人员,在推荐、评审、监督和其它有关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法违纪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宁德市质量奖所需的奖励、评审和办公等相关经费从市财政列支。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解释权归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附件: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名单

附件


宁德市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名单

主任 委员:林 鸿 市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委员:陈奶康 市政府副秘书长
施 勇 市政府办副主任
张国德 市质监局局长
方守润 市经贸委副主任、调研员
成 员:王胜学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林洪 市委发改委副主任
李 辉 市委农办副主任
杨世德 市财政局副局长
蔡祖民 市科技局副局长
刘善长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张加寿 市农业局副调研员
梁敏生 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叶开林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缪志诚 市质监局副局长
宋一帆 市卫生局副局长
刘思忠 市工商局副局长
陈启文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陈祖铭 市国税局副局长
李 林 市地税局总会计师
许文贵 市环保局副局长
刘于华 市统计局副局长
陈学群 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林友忠 市安监局副局长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宁德市质量奖评审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张国德兼任,副主任由方守润、缪志诚兼任,人员由市直有关单位抽调组成。